Insert the url of the feed you want to read here (e.g. https://news.google.com/news/rss/):

BBC Chinese

BBC Chinese - BBC News , 中文 - 主頁

中國勞工通訊宣布解散,創辦人韓東方曾表示對香港「完全有信心」 13 Jun 2025, 8:50 am

設在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12日晚間宣布解散,是《國安法》落地後最新停運的關注中國的民間團體。

以色列重創伊朗精英,為何選在此時出手? 13 Jun 2025, 7:48 am

多年來,內塔尼亞胡一直主張,若伊朗獲得核武,以色列將面臨生存危機。

以色列選擇了現在出手,不論特朗普同不同意 13 Jun 2025, 7:18 am

兩國領袖因伊朗問題而關係日益緊張——如今美國正與以色列這次「單方面行動」劃清界線。

印度航空空難 英國籍男子成唯一倖存者 13 Jun 2025, 5:53 am

機上僅有一名英國籍男性維什瓦斯庫馬爾·拉梅什生還。他當時坐在飛機的11A座位,成功逃離後,目前正接受醫院治療。

海峽論壇:台灣民進黨當局收緊與會者監管恐致今年會議遭冷場 13 Jun 2025, 5:47 am

舉辦多年的兩岸民間交流論壇「海峽論壇」,在台灣政府防範北京對台統戰的新政令下,將首度無台灣官方人士出席。日前台灣三名公務人員赴會申請被陸委會否決,該舉措在台灣引發輿論討論,有聲音認為帶來寒蟬效應。

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,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喪生,德黑蘭向以發射百餘無人機 13 Jun 2025, 3:39 am

以色列國防軍表示,美國未參與或協助此次空襲。美國國務卿盧比奧亦確認此說法。

鳥擊、襟翼故障或雙引擎失效?印航客機30秒內墜毀的可能原因 13 Jun 2025, 2:46 am

BBC訪問了航空專家以及在印度執飛的機師———這些機師經常駕駛787-8客機從印度國際機場起降,試圖探究導致飛機在起飛後不久墜落住宅區的原因。

香港以「食環23條」整肅小店 有「冒犯行為」立即撤銷牌照 12 Jun 2025, 10:28 pm

香港飲食業經營困難之際,餐廳執照主管機關宣佈施加維護中國國家安全條款,在曾經支持民主派的「黃店」之間引起了不少疑惑。

印度航空空難對波音公司意味著什麼? 12 Jun 2025, 9:46 pm

直到週四印度航空在艾哈邁達巴德發生的悲劇空難前,波音787夢幻客機一直擁有出色的安全紀錄。美國紐約股市週四收盤時,波音股價下跌近5%。

台灣主權基金:賴清德的經濟新藍圖與地緣政治挑戰 12 Jun 2025, 8:14 pm

追求財務回報還是聚焦戰略目標,是決定這類基金運作方式的主要因素。台灣外匯存底已接近6000億美元,九成以上投資美國債券。

太空船首次拍攝到太陽南極影像 12 Jun 2025, 5:31 am

從未見過的照片,將幫助科學家了解太陽活動如何從風暴期轉變為平靜期。

敘利亞政府規定女性在公共海灘必須穿著布基尼 12 Jun 2025, 3:53 am

根據官方媒體報道,這些規定旨在「提高公共安全標準和維護公共道德」。

台灣海底電纜首宗刑事案:中國籍船長判囚三年,庭上細節能釋除北京「灰色作戰」疑雲嗎? 12 Jun 2025, 3:37 am

這是台灣當局首次針對涉案船隻及船員啟動刑事調查,引起國際關注。「宏泰58」中國籍船長因毀壞海纜纜線判囚三年,但BBC中文記者從法庭審理過程中發現,多個疑團未能釋除。

洛杉磯抗議:特朗普上任後,美國移民局逮捕了哪些人? 12 Jun 2025, 2:41 am

自特朗普上任以來,已有數萬人被拘留,其中包括永久居民。而針對洛杉磯抗議活動的突襲行動又牽連了哪些人?政府又針對了哪些其他群體?

香港引用國安法封禁台灣手遊《逆統戰》 本地應用平台已無法下載 12 Jun 2025, 1:10 am

目前香港地區已無法在平台搜尋或下載該應用程式,政界、法律界人士分析遊戲內容如何有機會觸犯國安法。

中美貿易倫敦會談結束:談到半夜12點、「去除消極元素」、「骨架上添肉」 11 Jun 2025, 5:36 am

為了打破僵局,中美兩國元首在6月5日通話,為本次倫敦會談奠定基調。從此次會談的成果來看,依然圍繞著落實日內瓦共識,即消除一些壁壘,釋放一些善意,在此基礎上,雙方進行談判。

台灣「大罷免潮」:朝小野大下的國會爭奪戰,藍綠惡鬥還是民主實現? 11 Jun 2025, 4:55 am

這場運動已從公民社會蔓延至政黨層級,成為席捲全台灣的政治風暴,預估大罷免將耗費超過5億新台幣,投票結果牽動朝野權力消長,可能改寫國會席次版圖。

洛杉磯抗議:特朗普用來調動軍隊的《叛亂法》到底是什麼? 11 Jun 2025, 4:41 am

隨著洛杉磯的抗議活動持續,有人開始猜測特朗普是否會援引1807年的法律,允許總統在美國本土動用軍事力量。

中美貿易戰蔓延影視圈,中國電影公司警惕市場變數做「兩手準備」 10 Jun 2025, 10:14 pm

中國一家電影公司在「出海」過程中如何應對,不僅關乎自身未來,更折射出所有渴望進軍海外市場的中國影視公司的共同挑戰與選擇。

「一上來就開始親吻」 中國微短劇應用如何在海外瘋狂擴張 10 Jun 2025, 9:33 pm

用於播放微短劇的手機應用程式——由數十集一至兩分鐘的劇集組成——在過去一年中成為多個國家最常下載的娛樂應用之一。

美軍派遣海軍陸戰隊至洛杉磯 引發憲政爭議關注 10 Jun 2025, 7:31 am

美國軍方已證實,將派遣700名海軍陸戰隊員前往洛杉磯,因應日前因移民執法行動引發的連日抗議活動。

好看又便宜的中國電動汽車,背後是否有更大代價? 10 Jun 2025, 5:51 am

電動汽車的未來勢必會和中國緊密相連,但這對英國與歐洲市場意味著什麼?而有關國家安全的問題又該如何看待?

聯合國稱世界生育率「空前下降」 10 Jun 2025, 2:58 am

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來自14個國家的14,000人進行了有關生育意願的調查。每五人中就有一人表示,他們尚未或預計無法達成理想的生育數量。

中美倫敦談判:除了地點,談判方向和雙方底氣有沒有變化? 10 Jun 2025, 2:53 am

知情人士稱,特朗普已授權貝森特的團隊,可能解除美國對芯片製造軟件、噴氣發動機零部件和乙烷的銷售限制。

一夫一妻是人類天性嗎?它是不是最好的生存策略? 9 Jun 2025, 9:59 pm

一夫一妻制是人類原始的天性嗎?還是一個生存策略?還是兩者皆是?

中國再次抓捕同性情色文學寫手,當局為何如此忌憚「耽美同人」創作? 9 Jun 2025, 8:14 pm

繼12月中國安徽執法單位跨省抓捕逾50耽美小說作者後,中國蘭州警方近日再次對耽美文學作者實施大規模跨省抓捕,引發中國互聯網大規模討論,多位執業律師出面自願提供公益法律援助。多位創作者、執業律師、學者對BBC表示:中國對耽美文學無休止的打壓「實非合理」。

「我感受到了現實」 蔣雨融哈佛演講風波的前前後後 9 Jun 2025, 8:10 am

蔣雨融接受了BBC中文電話及電郵採訪。面對不斷翻騰的輿論,她感到自己被夾在中間,有「被淹沒的感覺」。

洛杉磯示威:特朗普打擊無證移民爆抗議潮 加州州長斥此舉越權 9 Jun 2025, 7:30 am

自上週起,洛杉磯爆發一系列聯邦執法人員與抗議群眾間的衝突。起因是特朗普政府持續打擊無證移民,派出海關執法局(ICE)突襲搜索行動並拘捕至少118人。

「我男友才1.67米,但這不重要」——Tinder身高篩選功能引發爭議 9 Jun 2025, 5:39 am

Tinder為部分用戶推出了新的身高篩選功能,有些人擔心這會讓他們錯過潛在的配對對象。

中國無人駕駛卡車產業為何正崛起? 6 Jun 2025, 10:51 pm

BBC駐中國記者麥笛文坐進一台自動駕駛的卡車,觀察這些新型態的貨車如何在公路上運作。

從偏見到和解:台灣陸配子女在「國安疑慮」下的身份認同 6 Jun 2025, 9:16 am

隨著兩岸局勢升溫,北京加強對台軍事威脅,台灣社會對中國的警戒情緒升高。BBC中文採訪了陸配家庭和二代,探討他們如何面對社會偏見、國安疑慮,以及與自我身份的和解。

中國碳排放罕見下降,全球最大排放國已經轉型了嗎? 5 Jun 2025, 8:22 pm

越來越多專家認為,中國的碳排放量不是已經達峰,就是正接近達峰的轉捩點。中國顯然希望在氣候議題上扮演全球領導角色,但它的實際行動是否足以匹配這一角色?

中美互相指責 究竟誰違反了日內瓦的「休戰」協議? 4 Jun 2025, 8:20 pm

進入6月,傳來的並非一個確定的會談日期,而是中美雙方指責對方破壞日內瓦會談達成的協議。這種狀況引發市場震動,中美這場談判尚未開啓便遭遇挫折。

「獨立新聞已無立足之地」 澳門記者採訪首次被警方帶走引發新聞自由爭議 2 Jun 2025, 11:04 pm

4月17日,兩名《論盡媒體》記者被拒進入澳門立法會議事廳採訪,後被警員帶走調查。澳門主權移交後第一次發生媒體採訪被警方帶走的事件。

BBC專訪「股壇長毛」David Webb:香港永遠不會死 1 Jun 2025, 1:46 am

香港知名金融維權活動人士大衛·韋伯(David Webb)對外宣告自己癌症末期,他對BBC中文稱,仍相信民主終有一天會降臨中國與香港。

美國上訴法院裁定特朗普關稅措施目前可繼續實施 29 May 2025, 10:42 pm

聯邦上訴法院批准了白宮的請求,暫時中止下級法院的命令。該命令認為特朗普在徵收關稅時越權。

中美貿易90天停戰期間怎麼談判?紅線、籌碼與突破口 29 May 2025, 7:59 pm

此輪談判的議題比第一階段更廣,可能涵蓋中國服務市場開放、人民幣匯率、美國對華技術限制等。關稅牌效果有限,下一階段為了迫使中國讓步,特朗普可能會打出外交牌、安全牌、台灣牌等。

中美貿易談判後的三個重要細節:實際稅率、芯片管制、示範效應 15 May 2025, 8:11 pm

美國對華實際關稅,即便在大幅調降後,依然高達40%;半導體領域甚至高達70%,而且未來可能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;再者,其他經濟體也開始對美國展示強硬的一面。

Page processed in 0.258 seconds.

Powered by supersurge.com. © 2004–2025. In cooperation with Fresh Content. Based on SimplePie by Ryan Parman and Geoffrey Sneddon, and licensed under the BSD License.